2017-07-03成報
按補虛瀉實原則 針對各種證型 針灸及耳穴減肥不「反彈」

瘦身減肥,不單是女人的「終身職業」,很多香港人因平日工作忙碌沒時間做運動,往往選擇節食減肥,效果卻很容易「反彈」。博愛醫院去年11月推出「體重控制中醫門診服務」,中醫會按「補虛瀉實」原則,針對患者不同的肥胖「證型」,提供針灸、耳穴、內服中藥及食療等治療方法。博愛醫院—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(何文田)高級醫師兼培訓主任譚祟志指出,其中一位46歲的女性患者,接受針灸及中藥治療五個月後,體重由約74公斤降至約63公斤,成功減去11.5公斤。他又強調,針灸減肥效果視乎患者體質,配合運動及健康飲食,體重控制成效會更顯著。 

本報港聞部報道 

中醫普遍認為脾胃功能不全,易致濕濁、痰瘀等停聚體內,引致肥胖。譚祟志表示,不少人會透過節食減肥,但其實「飲食不節」會令空腹時間過長,即中醫所稱的「過肌」,因攝取不足會導致脾虛血弱,水濕痰瘀會凝滯體內,引致肥胖;而香港人大多都多坐少動及好逸少勞,缺乏運動難以消耗體內堆積過多的能量,痰濕內生積聚體內成為膏脂,亦會引致肥胖。 

46歲的女性患者減11公斤 

博愛醫院去年11月推出「體重控制中醫門診服務」,中醫會按「補虛瀉實」原則,針對患者不同的肥胖「證型」,提供針灸、耳穴、內服中藥及食療等治療方法。譚祟志表示,其中一位46歲的女性患者,接受針灸及中藥治療五個月後,體重由約74公斤降至約63 公斤,成功減去11.5公斤。博愛醫院註冊中醫師謝蕾指出,該名女性患者平日常飲凍飲,影響脾胃功能,痰濕水濕積存體內而導致肥胖,她參加計劃後,初時每星期進行兩至三次針灸,以及每星期飲用中藥一次,直至上月底,她的體重已得到控制,其身高體重指數(BMI)已達23以下,即屬一般體重。 

凝血功能不佳者不適宜 

譚祟志表示,有關計劃主要以針灸方式刺激人體各個主穴,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及恢復臟腑的功能,讓患者體重回復正常。他解釋,腹部有多個主穴,大橫穴、帶脈穴、天樞穴、中脘穴及氣海穴等,有助化痰塞、清水腫及健脾等;而小腿上的足三里穴、豐隆穴及三陰交穴等,則有健脾、調節內分泌及消脂等功用。至於耳穴治療方面,譚祟志指出,耳穴的主穴包括飢點穴、神門穴、脾穴及胃穴,中醫通常會使用含王不留行籽的膠貼,貼在患者的耳朵以刺激耳穴,達到緩解飢餓感及健脾補腎等作用。 

坊間有人認為肥胖分為「實肥」及「虛肥」兩種,「實肥」即內臟脂肪,而「虛肥」即皮下脂肪,不過中醫認為肥胖是「虛實夾雜」,並不能一概而論。譚祟志指出,「虛」與「實」只是很粗略的分類,例如「肝鬱氣滯型」屬「虛實夾雜」,而病因亦是錯綜複雜,故不能簡單地分成「實肥」及「虛肥」。另外,譚祟志強調,針灸減肥效果視乎體質,配合運動及健康飲食,體重控制成效會更顯著,而孕婦及凝血功能不佳的人士,則不適宜進行針灸。